一、专业名称
1.临床医学专业
2.口腔医学专业
3.康复治疗学专业
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二、专业理念
医德与医术相长、医学与人文并重
三、人才培养特色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5年(4年)不断线、人文素质培养5年(4年)不断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5年(4年)不断线
四、人才培养目标
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五、人才培养模式
“3+2”校院协同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
“2+2”校院协同培养模式(康复治疗学专业)
六、专业成就
序号 |
时间 |
专业 |
成就 |
1 |
2019年 |
临床医学专业 |
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
2 |
2015年 |
口腔医学专业 |
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3 |
2011年 |
临床医学专业 |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金沙娱9170app下载点 |
4 |
2007年 |
临床医学专业 |
第二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金沙娱9170app下载点 |
5 |
2006年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
广东省高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6 |
2004年 |
临床医学专业 |
广东省名牌专业 |
七、教研课题(省级及以上)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负责人 |
1 |
与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接轨的毕业技能考核研究与实践 |
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林鸿程 |
2 |
校院协同视阈下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
成晓燕 |
3 |
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 |
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 |
唐志凤 |
4 |
OSCE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
2017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梁继娟 |
5 |
跨专业、多年级外科学并轨教学研究与实践 |
2016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李天煜 |
6 |
基于在线开放互动课程的校院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
2016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王 优 |
7 |
广东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实验技能提升工程——临床技能与科研技能提升专项 |
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
吴柱国 |
8 |
基于校院协同的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2015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吴柱国 |
9 |
非直属附属医院学生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研究与实践 |
2015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林鸿程 |
10 |
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项目 |
吴柱国 |
11 |
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广东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
吴柱国 |
12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
2014年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
赵 斌 |
13 |
实用高效的《诊断学》微课教学平台建设 |
2014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童金生 |
14 |
基于校院协同培养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
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成晓燕 |
八、教学成果奖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面向基层培养“能用 管用 好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官成浓 吴柱国 陈 灿 杨 丰 贾振斌 谭秋浩 许崇泰 李果明 谢孝东 沈玉洁 马俊领 傅骏蕃 吴运华 |
2019年省级二等奖 校级特等奖 |
2 |
以服务基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吴柱国 成晓燕 林鸿程 迟宏罡 廖少玲 何 冰 李前龙 童金生 |
校级二等奖 |
3 |
校院协同“3+2”模式培养基层岗位胜任能力强的医学人才研究与实践 |
贾振斌 官成浓 吴柱国 陈 灿 杨 丰 吴运华 周仲佑 成晓燕 |
校级二等奖 |
4 |
校院协同临床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林鸿程 成晓燕 王树文 梁馨云 李前龙 童金生 吴柱国 何 冰 |
校级三等奖 |
5 |
基于外科临床技能培养的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李前龙 凌志甫 陈喜德 成晓燕 |
校级三等奖 |